学会独处,耐得住寂寞
叔本华认为,智慧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懂得独处,耐得住寂寞,才能担得起盛名。
因为一个人越是更多地属于后世,属于全人类,那么对同时代的人而言,他可能就越是异类,越是无法被自己的时代了解,只能默默无闻地度过那个时代。
叔本华遗传了母亲的文学细胞,与母亲的朋友歌德、格林兄弟等文坛名家熟识,他从小就立志人文研究,并表现出惊人的哲学天赋。
25岁他就发表了认识论名篇《论充足理性原则的四重根》,30岁完成了主要著作《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》。
叔本华对这本书颇为骄傲,自认是新的哲学体系,能让他扬名海外,但出版后却遭受到冷遇,首版发行才500本,卖了一年半还不到100本,剩下的都堆放仓库。
籍籍无名的叔本华没有在寂寞里消沉,而是锲而不舍地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情,53岁出版《伦理学的两个根本问题》,依然石沉大海,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可。
62岁完成《附录和补遗》时,一直出版他著作的出版社以无法再赔钱为由,拒绝了他的书稿。
叔本华只好把书稿给了一家很小的出版社,印了750本,只要求10本样书作为稿酬。结果这本书出版后引起轰动,成为畅销书。
此前他出版的《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》也终于得到了世人的认可,成为影响至今的旷世杰作。
正如叔本华自己所说:“名声越是晚到,能够持续的时间就越长,因为优秀需要时间来成就。”
所以,一个能取得成就的人,一定是耐得住寂寞的,他们潜心钻研自己的事业,或许会默默无闻度过一生,但内心的富足是常人无法比拟的。
叔本华提醒世人,“别人的看法对于我们的确并不直接存在,而只是间接地存在,只有当别人的看法对某事物产生了影响,从而使我们自身也因此受到影响的时候,别人的这些看法才值得我们考虑。”
外人的眼光存不存在,不取决于别人说了什么,而在于你有没有受到这些言语的影响。
思想家蒙田曾说:“世界上最伟大的事,是一个人懂得如何做自己的主人。”
保持独立的人格,懂得自己才是世界的主角,人生对自己而言才有意义。